贝博app体育登录:
烈日当空,挖机轰鸣,陈江街道春晖社区水泥厂家属院的斜坡上,随着最后一车垃圾被清运走,堆积多年的杂物终于“清零”。紧接着,环卫工人清扫残渣,消杀人员背起喷雾器,白色药雾在阳光下划出弧线,洒向每一个角落……这一幕,正是仲恺高新区连日来全方面开展防蚊灭蚊行动的生动缩影。
为有效预防蚊媒传染病,全力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,连日来,仲恺高新区凝聚“党建红”“社工蓝”“橄榄绿”“环卫橙”四色力量,将科学技术手段与传统方法深层次地融合,全方位、多维度开展防蚊灭蚊工作。8月11日至19日,全区发动宣传52261人次,组织环境卫生综合整治615次,排查整治蚊虫孳生地1063.29万平方米,清理垃圾杂物381.3吨,消杀作业面积达870.31万平方米,用实际行动筑牢群众生命健康防线。
“院里这坡上的垃圾堆了好多年了,总清不干净,蚊子嗡嗡飞,夏天都不敢开窗。”望着焕然一新的斜坡,春晖社区居民李伯感慨万千。8月13日,陈江街道城管、爱卫、环卫等多部门联动,对水泥厂家属院及周边开展爱国卫生运动,成功清理一处存在多年的垃圾点。
“挖机清主体,人工清边角,环卫扫残渣,消杀队紧随其后。”现场负责的人介绍,这种“一条龙”闭环整治模式,确保整治一处、干净一处、巩固一处。当天清理了卫生死角12处,其中一巷道清淤近6厘米深,清运垃圾10吨,清除积水6处,消杀面积超3.6万平方米。
陈江街道相关负责的人介绍,已发动党员干部、、志愿者及热心居民组成“环境整改治理攻坚队”,累计动员1787人次,清理居住小区死角317处、积水容器1871个,整治闲置地块2914处。特别针对老旧小区楼顶杂物、无人管理地块开展专项清理,共清运垃圾132.9吨,改造闲置公共区域为无积水环境。
沥林镇独居老人张婆婆家的阳台因排水不畅长期积水,成为蚊虫孳生的“温床”。社区志愿者不仅彻底清理了积水,还帮助修复排水管道,并定期回访更换防蚊片。“现在阳台干爽了,晚上终于能安心开窗乘凉了。”张婆婆连声道谢。
针对孤寡老人、残疾人、困难家庭等特殊家庭,陈江街道、惠环街道、沥林镇等镇(街)均安排了志愿者上门服务,帮他们清理积水、更换灭蚊片,检查防蚊设施,讲解防护知识,确保防控措施覆盖每户每人。
“一名党员就是一面旗帜。”在防蚊灭蚊一线,党员干部冲锋在前,挺身而出,群众志愿者积极做出响应,构筑起群防群控的坚固防线。
陈江街道依托“先锋出租屋”“先锋小区”平台,组建由党员房东、热心群众组成的志愿巡查队,每日对积水点、绿化带等重点区域进行巡查,察觉缺陷及时反馈,专业队伍随即开展“靶向灭杀”,实现精准防控、科学施策。
仲恺老兵应急救援协会的主动请缨,成为攻坚主力。他们与“先锋出租屋”“先锋小区”志愿者一道,或合力清运大件杂物,或俯身疏通淤塞沟渠,或深入角落清理积存垃圾,用实际行动诠释责任担当。
潼湖镇迅速组建“流调排查”“环境消杀”“宣传引导”3支先锋突击队,形成“支部+网格+小组(片区)”三级联动机制,逐家逐户上门入户宣传动员。
与此同时,一支由300余名网约配送员组成的“流动哨兵”正穿梭于大街小巷。在区个体私营企业党委的组织下,这支新业态群体依托“1+9+N”防控体系,通过微信群接收防疫知识,现场演示防蚊用品使用,并建立“随手拍、即时传”反馈机制。“我们每天送餐看到积水或垃圾就拍照上报,很快就有专人处理。”一位党员骑手说。
近日,潼侨镇采用无人机开展巡查防蚊灭蚊行动,高效提升防控效能。无人机搭载高清摄像头,可快速巡查屋顶、绿化带、河道等人工难及区域,精准定位积水容器、杂草丛等蚊虫孳生地,生成可视化数据供工作人员精准清理。覆盖面积广、效率高,形成“空中+地面”立体防控网。
“嗡嗡嗡……”在陈江街道幸福村上空,一架无人机正在执行特殊任务。随着螺旋桨的转动,灭蚊药剂被均匀喷洒在屋顶、草丛等人工难以触及的角落。“以前这一些地方靠人工打药费时费力,现在无人机几分钟就搞定。”技术人员介绍,无人机作业效率高、覆盖面广,极大提升了消杀精准度。
科技赋能之下,户外灭蚊已从传统“人海战术”升级为“智慧防控”。在潼侨镇宏村村,车载超低喷雾器轰鸣着穿梭在村落间,白色喷头持续涌出细密白雾,车轮驶过之处,雾浪便迅速裹住灌木丛与草地缝隙,将消杀范围精准覆盖至每一处蚊虫易孳生区域。
相比传统手提喷雾器,这款车载设备如同一道“移动灭蚊屏障”,凭借超大覆盖范围、超高作业效率和可穿透植被的雾滴特性,成为户外大规模灭蚊的首选方案。
据了解,仲恺高新区持续提高布雷图监测的密度,在各园区、镇(街)科学合理设置监测点,并依据爱国卫生运动的开展状况增加监测频次,动态优化布雷图监测覆盖的重点人群和范围,安排专业技术人员定时进行监测和数据统计分析,及时掌握蚊虫孳生动态,为制定科学合理的防控措施提供有力依据。
“阿叔阿婶,记得倒掉屋檐下的积水啊!”在陈江街道的文化广场、小区门口,每日定时响起的客家话与普通话双语广播,让本地老人倍感亲切,也让外来务工人员听得明白。“客家话一播,老人家一听就懂!”居民王阿姨点赞道。
不仅如此,巡查车变身“流动健康宣传站”,车载音箱循环播放防蚊提示,深入背街小巷、农贸市场,确保宣传“无死角”。陈江街道已制作多套双语音频,在19个村(社区)通过固定喇叭、宣传车滚动播放,真正让健康知识“飞入寻常百姓家”。
在惠环街道,线上线下的蚊媒传染病防控宣传活动正在密集开展。各物业小区、村民小组依托微信群矩阵,实时推送蚊媒传染病科普信息与防护视频,确保防控知识直达居民;街道官方视频号持续发力,坚持每日发布“防蚊灭蚊”主题科普短视频,让居民可随时随地学习防控知识。在线下,街道推出了不少接地气的宣传举措。无人机“空中喊话”,将防蚊灭蚊知识传递至各个角落;“小喇叭”全面上岗,一方面在小区、商业区等固定区域循环播放宣传音频,另一方面为网格员配备便携“小喇叭”,让他们在日常街道巡查中实现“流动宣传”。在街道的重点区域,宣传海报、横幅张挂在显眼位置,户外LED屏不停滚动播放防控标语。
“基孔肯雅热、登革热可防可控,关键要清积水、灭成蚊!”在沥林镇,志愿者走街串巷发放宣传单,指导做好“门前三包”、居家防护。“我家阳台的花盆托盘以前总积水,现在天天都会清理!”刚接过宣传单的张大叔立即回家检查,用行动响应号召。
仲恺高新区相关负责这个的人说,接下来将持续巩固成果,完善长效机制,推动爱国卫生运动常态化、制度化,聚焦重点区域和薄弱环节,强化源头治理和群防群控。